《植树》读后感

时间:2024-02-23 10:47:59
《植树》读后感

《植树》读后感

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,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,不能光会读哦,写一篇读后感吧。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,下面是小编整理的《植树》读后感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《植树》读后感1

最早接触绘本是从李欧李奥尼开始的。起初读不太懂,后来慢慢的发现鳄鱼哥尼流小黑鱼田鼠阿佛真的太好了,读完心里很舒服,并感慨这些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绘本了。后来遇到了奥菲利亚的影子剧院,被震撼的无话可说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觉着无法用语言来精确的评价这个绘本,但毫无疑问,这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绘本。昨天又读到了植树的男人,再一次被震撼了。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,心中充满了感动、震撼!

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,这个以熏衣草闻名全球的浪漫地区在当时只是一个荒芜、破落、毫无生气的荒漠。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、愤恨、孤独的生活。有一个牧羊人,他一边牧羊,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。由于气候不好,种十万棵树,最终会只有两万棵树发芽,而这两万棵树中,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。

尽管如此,牧羊人没有气馁,没有沮丧,依然坚持不断的种树。因为他觉的有了树,就有了生机,就有了生命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牧羊人种的树已经小有规模,这个地区有了雾气,开始有水分了。牧羊人依然不停种树,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,渐渐的这个地区有了溪水,这个地区的风景越来越好,慢慢的就有人开始来这儿旅游了。虽然大家都认为这片森林是自然形成的,虽然没有人肯定牧羊人的付出,甚至会有人要求他搬离森林。牧羊人依然不改初衷,坚持不停的种树。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,开始有了水源,气候也变得越来越好,慢慢的开始有人搬到这儿住了,而原来住在这儿的人也变得友善起来,有了村庄,有了泉水,有了儿童的笑声,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。

书的附页说这不是真实的故事,让我觉的非常遗憾。当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正在做同样的事情后,心里豁然了许多。

我为老人的见识、胸怀、坚持而感动!

《植树》读后感2

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是不是品行出众,你得花数年的时间,还要有好的运气和机会去观察他的行为。如果他的行为没有私心,动机无比慷慨,心中没有存着求回报的念头,而且他还在大地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,那么由此认定他是一个品行出众的人,基本错不了。

1913年的一天,我长途跋涉,来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高原,那是一个位于法国东南部阿尔卑斯山附近被称为普罗旺斯的地方。当我走过这座毫无生机的高原的时候,看见的除了野薰衣草外,就是一片荒山与黄土了。

我当时正要穿越高原最宽广的地带,3天后,才发现那是一处荒芜的地域。我来到一个破落村庄的废墟附近,搭起帐篷过夜。我的水两天前就用完了,现在得补充一点。想必村落内会有一口水井,或是一道泉水。我真的找到一处泉水的遗迹,不过早已干涸了。

虽然是骄阳高照的6月,但是我站在这处没有绿荫的高地上,高空的风猛烈地吹下来,没有人能顶得住。风吹袭着这些破旧的房屋,仿佛狮子吃东西时受到干扰而发出的吼叫,我只好另寻他处。

我走了5个小时,还是找不到水源,看来是没有指望了。高地上到处都很干燥,还有很多杂草。我看到远处有一个耸立的黑色影子,像一株孤立的树干。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,我走向那个黑影子,那是一个站立着的牧羊人。在被太阳烤干的地上,还躺着30只绵羊。那个牧羊人递给我一个水壶,我喝了一口。过了一会儿,他领我去山坳中他住的地方,然后从一个天然井中汲出水,水质清澈可口。在这个井口上方,他安装了一个简陋的辘轳。

牧羊人话很少,这原是独居人都有的特点,但我感觉他是一个充满自信、意志果断的人。在这荒凉的高地,这还真是一番奇遇。这不是一间简陋的木屋,而是一间完全用石块砌成的房子,到处有他自建的痕迹,有他抵达这高原后修复废墟的血汗。屋顶很牢,而且中规中矩,风吹过屋顶的瓦片,发出仿佛海浪冲击岸边的声音。

《植树》读后感3

三国时期的军事家、政治家诸葛亮曾言: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一代伟人毛泽东,写文章时经常提到“人定胜天”。我想,将诸葛亮所讲的“静”与毛泽东所指的“毅”结合起来,就是文章《植树的牧羊人》告诉我们的道理:心无旁骛,人定胜天。

《植树的牧羊人》讲述了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,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,把荒漠变成了绿洲,让数以万计的人过上了美好生活的故事。

很多人在看完这篇文章后,赞叹牧羊人坚持不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。只是,是什么信念支撑他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坚持和无私奉献呢?我觉得,“静”能使他淡泊名利,使他不计回报;“毅”使他能够克服困难,战胜一切。

在牧羊人植树的三十多年间,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。无数的人们因战火流离失所,背井离乡。世界也因战争的硝烟变得满目疮痍。当人们为了生存颠沛流离时,牧羊人依然坚守着他的家园和内心的宁静,坚持种树,他的生活并没有受到战争的扰乱。

牧羊人意志坚定,所以他才能战胜一切困难。面对缺水与动物啃咬树苗的困境,他没有屈服。在一个不毛之地,他没有先进的工具和技术,也没有人来帮助他,只凭着双手和毅力,培育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,给千千万万的人们创建了一个美丽安宁的家园。

由此我们不难发现,只有心静才能排除外界的干扰,事业才能取得成功;只有面对困难,毫不妥协,人生才会精彩。作为学生,也应该在学习中做到宁静专一,做到迎难而上。

回想自身的学习道路,我也曾因内心浮躁而导致学习粗心、生活马虎。读完这篇文章,我立下决心,心一定要静,不骄不躁,做好自己。牧羊人能够克服一切战胜一切,我也能克服自己的诸多不足。

心无旁骛,人定胜天。一丝不苟做好自己,我想我和我的同学们,都应该是那个数十年如一日的牧羊人种树人——我们以此迎接自己的华年,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郁郁葱葱的.明天!

《植树》读后感4

牧羊人有一颗宁静安详的心。他在孤独中生活。作者描述,由于一个人孤单地生活,他“甚至失去了语言的本能”。他一直坚持种树,直到生命的最后。

他的宁静之心不曾被任何外力干扰。恶劣的环境干扰不了他,干土扬尘、风沙漫天,他孤独的身影用铁杆剁地,放籽填坑儿;战争的恐怖惊扰不了他,一战时期,天上战机轰鸣、硝烟弥漫,他的身影和他的森林坚强挺立;外界不知道他,甚至对他很冷漠,这却孤立不了他,政府为这片神奇的“自然森林”特意派驻的护林员,严厉地命令牧羊人不要引火,他不作解释,安然处之;短片中也曾描述,为战争需要,人们大肆砍伐树木,牧羊人对此熟视无睹、顾自种树。

他不怕环境恶劣,是因为,他的本心正是为改变环境而努力;他不被战争和别人对树木的破坏行径干扰,是因为,他是一个建立幸福的人,他坚持走自己的路,面对其他人类的破坏行为,他视为不是同路人,而无暇顾及;他不在乎别人的冷漠,是因为, ……此处隐藏3028个字……将自然打造得更加平凡而至美。

我想起《青山不老》。里面一个住所简陋的瘦小老头,带着一群老汉在晋西北无比恶劣的环境下治理山沟。15年,绿化了八条沟,造了3700亩林。他不愿享清福,只要一辈子种树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,使他真正与山川共存,日月同辉了。

环境需要人类去守护,去努力。而这两位老人以生命化为青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?是从人民的勇气、幸福而出发。于是,在不懈努力下,牧羊人创造了沃土和人民的舒适生活;老人攒钱买了电视机给乡亲,也用树林挡住了狂风,守住了珍贵的黄土。他们这毫不利己、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!他们做到了上天才能做到的事!

《植树》读后感9

大家应该都学过《植树》这篇课文吧!大树可以让风沙乖乖低头,让百鸟翩翩起舞,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,吐出氧气,让我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。有一次

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早上,太阳公公微笑着慢慢爬上云层,我早早起床,不知爸爸妈妈从哪里买来一袋种子,我仔仔细细端详了很久;只见它们一个个有黄豆那么大小,有的是黑色中带着棕色,有的是银灰中带着深红,有的就是橘色。在太阳光照射下闪着光泽,让人爱不释手。我心里琢磨着:这么漂亮的种子不如把它们种下去,好期待种出来是什么呀!说干就干,我拿出我的小铲子,又倒了小半桶水,大摇大摆地带着种子种树去了。

来到土地旁边,我拿起小铲用力挖,一,二;一,二;我一边挖一边喊。小铲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,不一会儿一个大坑就挖好了。我把一粒种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大坑的中心,又把大坑填得严严实实,洒了一点水,水慢慢渗入泥土中,泥土顿时变湿了。我的脸露出成功的笑容。后来,我又把剩下的种子种在大坑的旁边,我仿佛看见了我种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,为人们避暑纳凉,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。

从此以后,我每天都去看种子们,给它们浇浇水,铲铲土,每一次去我都很高兴。有一天,我照样去浇水铲土,可是我发现种子变成小芽了!我好高兴呀!小芽像姆指姑娘一样,婷婷玉立地站在泥土上,一阵微风吹过,小芽动了动,好似在向我摇手呢!这一天我都很开心。到了晚上,我也暗暗自喜。可是天有不测风云,一阵呼呼的声音在天空响起,又是啪的一声一条巨龙似的闪电打破了天空,货盆大雨哗哗直下。我躲在床上不敢入睡,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什么:我的种子发出的芽可经不起这雨呀!我不禁担心起来。于是,我拿起一把小伞,又带了一件大雨衣,冲到小芽旁用雨衣把他包住,只留下一点空隙。这时,又了阵雷声把我吓得急忙跑回去。

就这样,日子一天天过去,我种的种子已经变成了参天大树,小鸟在树上歌唱、飞翔。我们每个人如果都种一棵树,那么一棵棵一排排的树木,便汇成一片绿色海洋,美不胜收。

希望大家多多种树,美化环境。这就是我的美德故事。

《植树》读后感10

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,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,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。曾经在古罗马时代流水淙淙,人们可以垂钓的地方,现在变成了狂风呼啸的荒漠,可是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的不端行为的严惩。但是牧羊人通过一己之力又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,全是靠一个永恒的精神和肉体的力量。作为一个普通的人,他和神对抗,创造了伟大的事业,这体现了人类潜藏的智慧和改天换地能力。心存善念必有善报,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,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,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与丰厚的回馈,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。

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互为表里,相互影响。人们原先自私自利,相互折磨,最终导致村庄荒芜和废弃。而到了1945年,“我”又去了那里,看到了更加美丽,面积更大的森林,到处鸟语花香,潺潺流水穿过树林,不时有甜美的清风吹过,伴有儿童天真的笑声,陆续有一些年轻人搬到这里居住下来,这都跟30年前的境况有了天壤之别。当生态环境发生改观后,人们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变化。从这一点上来讲,牧羊人简直就是从事着上帝所作的事,他不但改造了自然,也重塑了人心,使人心向善,相互关心爱护。

所有这些变化都归功于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几十年的坚持,老人把永恒的精神和肉体奉献给了这片土地,创造了伟大事业,使得生存下来的人们过上了无比幸福的生活。人们对这种变化毫不关心,渔夫和猎人不断地追捕鱼和野猪,尽管他们看到了这里茂盛的森林,也只会把它当做是大自然的产物。正是因为这样,没有人提起过牧羊人的功劳。如果有人知道牧羊人的功绩,人们大概就不会让他再默默无闻了。如“我”所言:这位高尚的老人的行为,除了神以外,又有谁会知道呢?

庄子说:“至人无己、圣人无功、神人无名”。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,不求名利和回报,在事业成功时悄然离世,人们享受到了他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,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,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相对于众生喧哗,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,更具有现实意义。

《植树》读后感11

一个人无论是保持宁静的心态,还是坚持自信的行动,都源于智慧的头脑为他设定的人生方向。牧羊人便是把握了智慧的方向。

人们有追求幸福生活的天性。只是,有人只顾自己的幸福,有意无意间破坏了环境、资源,也便破坏了所有人的幸福,到头来,自己渴望的幸福生活也难以得到。

牧羊人刚来到被称为“普洛斯旺”的地方的时候,这里的原住民都勤恳地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,但是,这里人们主要从事的制碳业,将所有树木消耗殆尽,这里逐渐风沙漫天、水源枯竭。随着环境的恶化,人们开始争吵、抱怨、烦躁、苦闷,甚至,自杀和精神失常的极端现象越来越频繁。所有的人都在挣扎、祈祷和等待命运的改变,却没有人思考过苦难的根源,即便有人想到了,也被疲惫摧残得无心行动。人们的躁动和忙碌,使他们越来越盲目,他们努力劳作、坚持维护个人的利益,却找不到幸福的方向。因为,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生存努力是徒劳的,甚至,越努力越加剧了恶性循环。

牧羊人把握了幸福的方向。

牧羊人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。但是,他思考的是这里灾难的根源——没有树木的不毛之地导致灾难;他思考的是获得幸福的根本——一个适合所有人生存的环境需要树木。他选择的努力之路——种树,是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。

牧羊人也把握了行动的方向。

他胸怀大志,立足小事,从我做起。他的心中早已绘制出一个森林茂密、人们在清新的环境中幸福生活的蓝图。为了实现这个志向,他认真对待小事和细节。他精心维护小家,规律地生活,保持健康的心态和体魄,为实现理想打好基础;他从精选种子开始,认真对待每一棵小树,森林正是由一棵棵健壮的树木组成的。他没有号召所有人一起种树,没有宣讲这个行动的意义,他只是自己独立完成,使他的行动没有受到干扰,最终,在人们体会到幸福的时候,也自然地享受了这个行动的益处。

反复咀嚼短篇中的句句箴言,我渐渐领悟了道出核心的一句话——护林官对作者说:“牧羊人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。”

什么是幸福呢?

牧羊人的故事告诉我: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幸福是很难维持的,想获得长久的幸福,要为更多的人考虑。要爱护环境、珍惜我们的资源。

一个人类共有的和谐空间,是我们每个人幸福的保障。

《《植树》读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